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多模态脑功能区定位技术研究》正式启动!

发布时间:2015-05-22浏览数:3996

2015年5月10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多模态脑功能区定位技术研究》课题启动会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成功举办。
美德医疗代表出席此次启动会,各位专家的报告精彩纷呈,获益良多。

美德医疗致力于打造医学影像产学研一体化平台,整合各方资源,推动高端技术发展及应用。尤其关注功能磁共振/脑功能区定位技术在神经外科及功能神经外科领域的技术进展及临床应用。基于临床需求自主研发的唤醒手术脑功能刺激系统已在多家医院进行临床验证,智能化脑功能区定位系统操作简单便捷,定位准确,特别适合临床使用。美德将不断改进产品,促成多方合作,共同推动产业发展。


以下获得《神外资讯》特别授权,全文转载新闻:


2015年5月10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多模态脑功能区定位技术研究》课题启动会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成功举办。



课题负责人: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吴劲松教授



多模态技术是当前脑功能研究的重要手段,其中的多项技术已成功从实验室研究转化为临床应用。作为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头部疾患的防治研究》课题之一的《多模态脑功能区定位技术研究》较好地契合了当前国际和国内的“脑计划”研究,获得了国家经费资助,以期在多种神经疾病的功能定位临床应用和科学研究领域获得突破。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科研处处长陈靖教授主持会议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周良辅院士致辞



复旦大学医学规划和科研办副主任莫晓芬教授致辞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副院长毛颖教授致辞



他们在致辞中指出,脑功能区的保护在脑疾病手术中至关重要。多模态的技术手段可以实现功能区的精准定位从而达到功能保护的目的。今后除了实现3D的脑功能保护之外,应当增加时间信息,在4D的脑功能保护即脑功能的动态变化方面进行一些研究。此外,针对该课题,希望通过一些现代化的手段实现信息的共享、交流以及课题的推进工作。




课题负责人吴劲松教授首先介绍了整个课题设置、内容及课题的考核要求。


吴劲松教授指出,本项目拟通过课题的实施建立多模态脑功能定位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同时推广先进适用的常见头部疾患个体化、规范化诊疗体系。整个课题将通过多模态的技术手段(包括任务态功能MRI、静息态功能MRI、EEG、EEG-fMRI、弥散张量成像、多光谱、太赫兹波谱分析、术中电生理监测等),进行一系列临床和基础的科学研究,最终推广先进适用的常见头部疾患(肿瘤、癫痫、偏头痛)的个体化诊疗路径。课题主要分为四个子课题:子课题1:术中多模态脑功能定位技术研究,即围手术期多模态脑功能定位技术的标准化、规范化和个体化研究(吴劲松教授负责);子课题2:新型多模态脑功能区定位关键技术研究,即进行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多模态脑功能定位创新技术研发(西南医院冯华教授团队的李飞副教授负责);子课题3:基于多模态MRI技术的癫痫定位系统研究,即多模态脑功能定位技术在癫痫的应用(南京军区总医院卢光明教授团队的张志强副教授负责);子课题4:偏头痛患者脑灰白质改变的多模态磁共振纵向研究和诊断新模式建设,即多模态脑功能定位技术在偏头痛的应用(西安交通大学罗国刚教授负责)。4个子课题的负责人分别介绍了各子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内容、考核指标、目前进展。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科研处蒋薇老师介绍科技支撑计划财务管理方面的内容。


蒋老师详细介绍了国家科技支撑课题各项经费使用的“可”与“不可”,为课题更好的开展立下了“规矩”。随后课题组顾问专家及课题组成员围绕着课题实施,经费管理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最后,973首席科学家,语言学专家谭力海教授做了题为《人脑的语言功能区研究》的精彩演讲。


谭教授围绕着“颅脑手术语言功能的保护现状”、“大脑语言中枢的统一论”和“大脑语言中枢的文化特异性理论”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最后他指出人脑的语言功能区具有文化特异性,脑外科手术时应充分考虑我国国民的独特语言功能区,应尽可能进行个体化语言区精准定位,以便术中最大程度保护我国脑疾病患者的语言能力。

我们相信,在学校、医院、科室的大力支持下,在课题组成员高效、团结的努力下,该课题必将按照计划方案实施,达到预期目标,获得丰硕成果!

原文链接

推荐新闻